我要留言
电话咨询
顶部

我要留言

提交

15516190009

联系电话为必填,请检查!
首页 / 新闻动态 / 农经资讯 / 董文斌 回归乡土,叩问大地,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

董文斌 回归乡土,叩问大地,找到了值得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

发布时间:2024/07/24 17:15 点击次数:135


“我们的每一个发展决定,都紧扣政策、响应政策,就像有一个方向引领,跟着走,就能有收获。农业既是传统产业,也是永恒的新生产业。我做农业16年了,和很多做农业的年轻朋友交流,发现原来农村真的是一个值得现代青年奋斗的地方,很有一番天地可闯。”

“头雁”董文斌,四川省南充市顺庆区梵殿乡人。在课堂上格外专注的他,是顺庆区搬罾街道的一名“农场主”,也是该区的“农业技术指导员”和“乡土人才专家”。而这位曾被先后推选为南充市、顺庆区两级党代表、人大代表的“乡土专家”,最初在农业领域也只是一位“门外汉”。

W020240628319894502591.jpg

2008年,为照顾病重的父亲,董文斌辞去酒店高管工作,回到家乡投身农业。从酒店管理转战农业行业后的十余年里,他用心贴近乡土,在前后两次创业过程中积累经验,叩问大地、摸索前行,开创了可以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。

董文斌一开始承包了土地搞“水田立体种养”,但他不懂技术,只好摸索着从书本和网络上学知识,效果却不如人意。水田里养了鱼,空心菜就不能施肥,更没法打农药,品相差,菜也就卖不出去,第一次跨越行业“门槛”就遭遇了滑铁卢。2011年,听说搬罾镇一处农业基地出让,董文斌果断邀约了6名大学同学与101名农民搭伙承包了基地,再次开始创业。恰逢区委区政府推进新农村建设,他们顺势而行,搞农旅结合,建起了葡萄采摘园区。

首次创业的失败让董文斌深刻认识到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重要性,他开始坚持每年的10余次外出学习,以此不断加深对农业的理解与感悟。2014年4月,总投资1300万元的菜篮农业果蔬专业合作社挂牌成立,董文斌说:“国家提菜篮子工程,这是我们做农业的春风。菜篮子工程要求的绿色安全,就是我们发展的路线。”顺应政策方针,又申请了绿色食品认证,他们的产品被消费者认可的同时,合作社也得到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。现在,菜篮农业已经发展成为“旅游、观光、教育、休闲、采摘”于一体的近郊农业综合体。

由于种植技术卓越,带动地方经济发展成绩显著,董文斌在2017年被评为“全国农业劳动模范”,其合作社也被农业部、农业厅授予“现代青年农场主培育创业孵化基地”。2018年,董文斌花了约40天跑完全区35个脱贫奔康产业园,并对应各园区现状提出管控建议,被农业同行们交口称赞。

自己的创业路走顺了,董文斌也热衷于带动身边乡邻,积极鼓励大学生入园创业。他以合作社为龙头,统一技术标准、统一产品认证、统一品牌建设,辐射带动近40户农户发展葡萄产业,实现年均纯收入2万元以上;带动合作社员平均创收3万元以上。在顺庆区芦溪镇、渔溪镇、搬罾街道、原梵殿乡,有60余户200余名困难群众在董文斌的带动下,实现就业增收。2021年,董文斌申请成立了“董文斌劳模创新工作室”、顺庆区“名家工作室”,为乡村振兴培育近百名三农人才,科普劳动教育接待超过10万名中小学生。截至目前他已累计解决大学生就业、带动创业500余人。

W020240628319894516490.jpg

为了提升自身专业性,董文斌曾进入四川农业大学就读现代农业技术专业,他坦言,深耕农业的这16年,从未停止过学习。2023年,抓住学习机会的董文斌归校参与“头雁”项目,经过系统培育,将所学的新知识、新理念、新技术迅速运用到基地的生产和管理中,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整体效益。

学习时的董文斌有种“狠劲”,沉得下心、愿意动脑,“头雁”培育期间,他总是挑灯研习中央、省、市、区各级农业政策,虚心与同窗交流学习农业生产和企业管理经验。他说:“真的非常感谢政府部门和四川农业大学,提供给我们这样宝贵的培育机会。我有幸聆听了来自农业领域的各大专家、学者的精彩讲座,不仅丰富了自身的农业知识储备,还更为深入地了解域内最新的研究成果和发展动向。在一个接一个的主题工作坊中,我学会了倾听、沟通、分工协调,也更加意识到农企协作的重要性。对党中央各项政策文件的学习,更增强了我对国家农业和乡村振兴发展的信心。成为“川农人”、成为‘头雁’,让我有了更强的信念感和使命感。我会把这次培训的收获和心得与更多的农民朋友分享,并且依托工作室进行科学先进的涉农知识培训,让更多懂农业、爱农村、爱农民的青年人才成长起来,加入‘头雁’队伍,为乡村振兴建设持续发力。


返回列表 返回顶部

河南天歌数据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:河南天歌数据科技有限公司

备案号:豫ICP备2021005186号